主條目:漢傳佛教
中國佛教宗派
編輯
佛教大約從漢朝開始從印度經西域傳入漢地的。初期主要是引進並翻譯佛經。隨著佛教在漢地的不斷傳播和發展,特別是南北朝時期諸多帝王大多崇信佛教,翻譯了大量佛經,佛教徒和佛教學者的數量也空前增長;另一方面,佛教在傳播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的影響,做出一些適合中國國情的改變。因此漢地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佛教思想和理論,漢地佛教宗派形成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隋唐時期是漢傳佛教的鼎盛時期,各大宗派都已成立,發展頗具規模。但是由於佛教發展過程中本身所產生的各種問題,以及三武滅佛造成的四次法難,大量佛經典籍被毀,諸多宗派被嚴重削弱,無法重現昔日輝煌。但是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因為不立文字,學術性不強,以及較為自給自足的經濟而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在法難之後更加繁榮,直到今天。
中國佛教主要有八個大乘宗派和兩個被貶低為小乘的宗派(成實宗和俱舍宗)。其中大乘的八個宗派流傳較廣,影響較大。今日亦有十三宗之說。梁啓超《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中提到的宗有:大乘攝論宗、小乘俱舍宗、十地宗、三論宗、法華宗、涅槃宗、天台宗、法相宗(唯識宗、慈恩宗)、華嚴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禪宗等。季羨林認為律宗不能成為宗,淨土宗沒有自己的專有理論,也不能算宗;成實、俱舍都只能算是學派,不是宗派;三論宗後被天台、禪宗所吸收,不能獨立成宗。能夠成為宗派的只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和禪宗。[7]以下分別簡述,詳細內容參見各宗派主條目。
天台宗
編輯
主條目: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最早創立的一個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祖庭浙江天台國清寺。
該宗的主要思想是實相和止觀,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提出的理論包括:十如是,一念三千,一心三觀等。該宗集合南北各家義學和禪觀之說,理論體系完備,對以後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響。天台宗是屬於中國文化吸收印度佛學之後,在中國佛教界知識份子獨立思考並有創新義理發展的新佛學理論體系。其創新的實相論立場,在隋唐之後成為中國佛教史內部理論辯證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討論主題之一。其禪觀修行法在禪修實踐中也成為中國佛教界歷代以來的重要法門之一。其五時八教的判教理論更是自其而後所有佛教理論研究者據以敲門入佛的理解大綱。
9世紀初,此宗傳到日本,13世紀由日本天台本宗分出日蓮宗。
三論宗
編輯
主條目:三論宗
該宗是印度中觀學派在漢地的傳承。北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翻譯了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隋朝吉藏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此宗,故名。
祖庭陝西西安戶縣草堂寺。
該宗的主要理論是緣起性空,即認為世出世間萬有諸法,都是從眾多因緣和合而生,是眾多因素和條件結合而成的,這叫緣起,沒有事物是獨立不變的實體,這叫無自性,也就是空性。其他如真俗二諦,八不中道等思想主要來自印度中觀學派。
律宗
編輯
主條目:律宗
由唐朝著名律師道宣律師創立。該宗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也稱四分律宗,南山律宗或南山宗。
祖庭陝西西安淨業寺。
該宗主要理論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
唐朝鑒真將律宗傳入日本。近代李叔同重振律宗。
淨土宗
編輯
主條目:淨土宗
由唐朝善導大師創立。該宗專修轉世阿彌陀佛淨土法門,因提倡往生淨土而得名。也稱蓮宗。
祖庭陝西西安香積寺。
該宗主要思想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結合,往生極樂世界。主要經典包括《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世親的《往生論》,稱三經一論。清末魏默深居士將《華嚴經》最後的一卷《普賢行願品》加在三經後面,民國初年印光法師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附在淨土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因此現在淨宗所依經論,我們稱為淨土「五經一論」。
該宗以專念「南無阿彌陀佛」為行門,由於修行方法簡便易行,所以廣泛流行於漢地,漢傳佛教其他宗派往往也兼修淨土法門。
847年日僧圓仁入唐求法,把淨土法門傳入日本,形成日本的淨土真宗。
唯識宗
編輯
主條目:唯識宗
該宗是印度瑜伽行唯識學派在漢地的傳承。唐朝三藏法師玄奘從印度回國後,翻譯了瑜伽行唯識學派的《瑜伽師地論》、《百法明門論》、《攝大乘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分別瑜伽論》等各論,以及《成唯識論》,其弟子窺基在此基礎上創立了此宗。
祖庭陝西西安大慈恩寺。
主要理論包括:「三性說」(遍計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五重觀法,因明學說。唯識因明之學對後世影響很大。
佛心宗
編輯
主條目:佛心宗
禪宗
編輯
主條目:禪宗
由唐朝慧能創立。該宗因主張修習禪定而得名。始祖菩提達摩,下傳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六祖惠能,北宗神秀。
祖庭河南登封少林寺。
該宗主張心性本淨,佛性本有,見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論。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與稱法行。主要經典包括《楞伽經》,《金剛經》,《六祖壇經》。
隨著禪宗的傳播和發展,其內部又分成「五家七宗」: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臨濟宗後來又形成黃龍派、楊岐派兩派。
禪宗在中國佛教各宗派中流傳時間最長,至今仍延綿不絕。它在中國哲學思想上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禪宗後來先後傳入朝鮮和日本。
華嚴宗
編輯
主條目:華嚴宗
該宗因以《華嚴經》為根本依據,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該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祖庭陝西西安華嚴寺。
主要教理為法界緣起說。認為宇宙萬法、有為無為、色心緣起時,互相依持,相即相入,圓融無礙,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並提出四法界、六相、十玄等法門。因其教義有六相圓融、十玄緣起、法界三觀等,總稱為如來性起法門。
唐密
編輯
主條目:唐密
漢地的密宗僅限由師徒密傳,故稱唐密。該宗是在唐朝開元年間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史稱開元三大士)來華後正式確立的。
祖庭陝西西安大興善寺。
密教有曼荼羅思想,分成胎藏界和金剛界兩部。
日本佛教宗派
編輯
奈良佛教系(南都六宗系)
編輯
華嚴宗
法相宗
律宗
平安佛教系(平安二宗)‧密教系
編輯
真言宗(東密)
天台宗(台密)
立川流
真如苑 (真如密)
鎌倉佛教系
編輯
法華系
日蓮宗
淨土系
淨土宗
淨土真宗
融通念佛宗
時宗
禪系‧禪宗系
曹洞宗
臨濟宗
黃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