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掌握实权的女性统治者并不罕见,但真正登上皇帝宝座的却仅有武则天一人。从秦国的宣太后、西汉的吕后和窦太后,到东汉的邓太后、北魏的冯太后,再到辽朝的萧太后和清朝的孝庄太后、慈禧太后,这些女性虽权倾朝野,却始终未能突破传统宗法制度的桎梏。在父权社会的框架下,女性被剥夺了继承权,她们的权力往往依附于婚姻关系——作为皇帝的妻子或母亲,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间接执政。这种权力如同镜花水月,终究难以突破家天下的男性传承体系。
以西汉吕后为例,即便她大权独揽,最终仍要将权力交还刘氏子孙。武则天面临的困境更具代表性:作为女皇,她必须在儿子李显与侄子武三思之间作出抉择。无论选择哪一方,权力最终都会回归父系传承的轨道。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从未考虑传位给女儿,这说明即使是最具权势的女性统治者,其思维仍被宗法制度所禁锢。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打破常规,既是时势使然,也离不开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武则天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本。她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感业寺出家期间,凭借与唐高宗李治的重逢重返宫廷。通过一系列政治博弈,她先后击败王皇后与萧淑妃,最终登上后位。《旧唐书》记载,显庆年间李治因患风疾,逐渐将政务交由素多智计,兼涉文史的武后处理。这种二圣临朝的局面持续数十年,使武则天积累了远超其他后宫女性的执政经验。与吕后、窦太后等依靠临朝称制暂时摄政不同,武则天是在皇帝健在时就深度参与朝政,这为她日后称帝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展开全文
其次,武则天展现出超越性别局限的政治才能。从感业寺尼姑到帝国主宰,她每一步都彰显出惊人的政治智慧。为夺取后位,她巧妙利用关陇集团与皇权的矛盾,促使李治贬黜长孙无忌等重臣;为巩固权力,她在宫中建立严密的情报网络,甚至在李治欲废后时能及时化解危机。史载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她不仅废立中宗、睿宗如掌上观纹,更通过建造明堂、编撰《大云经》等举措神化自身,最终以67岁高龄建立武周王朝。这种将权谋、文化、宗教手段融会贯通的政治艺术,在历代统治者中都属罕见。
最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为女性参政提供了特殊土壤。相较于后世程朱理学盛行的年代,唐人对女性再婚、参政都持相对宽容态度。汉武帝之母王娡以再婚之身入主中宫,唐高宗纳父亲妃嫔为后,唐玄宗夺子之妻杨玉环,这些在宋代难以想象的事在唐代却屡见不鲜。平阳昭公主组建娘子军助李渊定鼎关中,太平公主、韦后等人参与政争,都反映出唐代女性较强的社会参与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武则天的称帝之举虽然惊世骇俗,却并非完全不可接受。
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武则天突破性别桎梏的同时,却无法改变制度本质。她最终还政李唐的选择,恰印证了父权体系的强大惯性。这位女皇的传奇,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既折射出盛唐的开放气象,也凸显了传统社会的性别藩篱。其执政期间完善科举、重用寒门、发展经济的政绩,与其复杂的权术手段、任用酷吏的污点,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上这个独一无二的政治标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